持續燒了兩年多的新冠病毒COVID-19,近日終於聽到了好消息!

國內本土確診數連續5週下降,更創下4月底至今,也是人數最低的1週。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在1114日下午說明「BA.5疫情已經結束了」。

因為確診數降到低點,且冬季流行的呼吸道傳染病穩定,預計下週將提出相關鬆綁措施,應當從戶外免戴口罩開始!

 

聽到這訊息,大家都樂壞了吧!但是解封後,是否就不會再受到疫情的威脅呢?又或者確診後擔心副作用遲遲無法恢復嗎?

 

讓我們來好好了解一下新冠狀病毒COVID-19與新冠狀長期症Long COVID-19吧!

 

臺灣氫分子醫療促進協會理事長─高雄長庚郭和昌醫師表示,新冠肺炎肆虐國際,近幾年來台灣爆發疫情,已有上百人不幸身亡,感染新冠肺炎病毒,除奇發燒乾咳等症狀,還有急性期發炎,亞急性期的慢性發炎,肺部發炎的快樂缺氧(Happy hypoxia),呼吸急促、窘迫。

 

世衛組織與全球各國協商後,在106日首次公布「新冠長期症狀」的官方臨牀定義。這一症狀通常發生在已確診或可能被新冠病毒感染的人身上,通常「在染疫後3個月內出現、持續至少2個月,並且無法由其他診斷解釋」。

 

常見的「新冠長期症狀」包括疲勞、呼吸急促和認知功能障礙,通常會影響日常生活。另外,患者也可能胸痛、嗅味覺失靈、肌肉無力和心悸等情況,甚至對肺部、心血管和神經系統等多個身體部位以及心理健康產生長期影響。

而大約10-20%的急性新冠感染患者在感染後會有數周至數月的殘留症狀。

 

說到這裡,大家應該都知道感染後引發的就是身體的發炎!

而我們常用於消炎止痛之藥物有「阿斯匹靈(Aspirin) 、「對乙醯氨基酚」(Paracetamol)及非固醇消炎止痛藥(NSAIDs)

 

雖然藥物的止痛消炎作用比較強,但都會附帶著許多副作用。

「阿斯匹靈」(Aspirin)除了主刺激胃黏膜外,還包括有作悶、作嘔、耳鳴等等,「對乙醯氨基酚」(普拿疼)雖然較少會引起胃部不適,但不宜長期及過量服用,否則容易損害肝臟。還有一種就是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的副作用較多,包括引起腸胃不適、頭暈、腹瀉,甚至可引致胃出血,慢性病高血壓患者服用可能增加中風或心梗風險。

 

自由基也就是發炎的主要原因!自由基是疾病元兇,「人體老化出現疾病最基本的因素就是自由基。」楊友華說明,自由基會損傷人體的細胞、破壞免疫功能和產生血管老化,其中免疫功能的損傷會導致過敏體質、體內發炎,增加慢性疾病癌症風險,而血管老化損傷,則會提高動脈硬化、高血壓、心肌梗塞等風險。

 

郭和昌醫師也說,因為發炎所以人體內有大量自由基,必須清除自由基才能改善發炎情況,氫,Hydrogen 應該會有相當程度的輔助,因為氫氣是相當好的抗氧化劑,肺部發炎容易缺氧致命,氫氧氣對病患有幫助。


來聽聽郭和昌醫生怎麼說吧!
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ceazFDt5PvY

arrow
arrow

    給你健康好空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